作者 | Gary
来源 | 汽车服务世界(ID:asworld168)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比亚迪已经确定入局车险了。
日前,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,易安财险已更名为深圳比亚迪财产保险有限公司。虽然易安财险官方网站标识尚未更换,但在公司概况中,已完成更名。
换句话说,比亚迪已经是易安财险的全资股东,也成为国内首家获批全资控股财险公司的车企。
据了解,比亚迪此次是100%全资收购易安财险,为此花费了36亿元。
有行业观点认为,为了一张车险经营资格牌照,比亚迪花了36亿元,足见入局车险的决心。
在此之前,特斯拉、小鹏、理想、蔚来等新能源车企,已经通过直营、代理、合作等方式,涉猎车险业务。
而随着车险多次改革,保险公司的车险业务并不理想,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,在新能源车险上也遭遇极大挑战。
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一哥,比亚迪加入战局,不仅壮大了车企对于车险业务的布局力量,也似乎在向人太平等传统保险公司发起挑战。
一、36亿拿下车险牌照,比亚迪为了啥?
梳理一下比亚迪收购易安财险的时间线。
2022年7月15日,因为经营不佳,银保监会发布消息,原则同意安财险进入破产重整程序;
2023年1月,有行业消息称,易安财险的破产重组方案已基本完成,比亚迪将全资控股易安财险,100%持有其股权;
2023年2月,传闻进一步发酵,消息称比亚迪此次收购金额为36亿元;
2023年5月9日,银保监会官网公布《关于易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变更股东的批复》,同意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受让易安财险10亿股股份,持股比例为100%。
2023年5月24日,易安财险正式更名为深圳比亚迪财产保险有限公司。
值得注意的是,2018年银保监会下发《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》,要求中资险企第一大股东股比不超三分之一。在此之前,吉利汽车入股合众财险,其持股的上限就是33.33%,李书福也想全资持股成为单一股东,但未获批准。
为什么比亚迪有资格?
有业内人士表示,在参与保险公司风险处置的时候,可算作是上述《管理办法》的例外情况,这或许是比亚迪有资格全资控股易安财险的主要原因,而深圳比亚迪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也成为国内第五家单一股东险企。
事实上,比亚迪在此之前就布局过保险业务。
2021年,比亚迪全资控股的贵阳比亚迪盛世新景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成立,经营范围包含保险经纪业务、保险代理业务;2022年3月,比亚迪又成立保险经纪公司。不过,这些动作都停留在保险中介牌照层面。
很显然,花36亿拿下车险牌照,比亚迪的最终目的一定是深度进军车险业务。
首先,车险是新车销售的延伸业务,也是汽车生态的一部分,作为上游研发制造商,车企不可能不想参与进来。
其次,车险本来就是财险业务中体量最大的险种,在人保2022年的营收结构中,车险营收高达2711.6亿元,占比44%,无疑拥有巨大的想象空间。
最后,新能源汽车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,但是增速非常快,也导致新能源车险存在很多不确定性,包括定价乱、出险高、理赔低等特点,这也让传统保险公司之外的企业看到机会。
另外,对于比亚迪来说,2022年全年新能源销量186.9万辆,市场占比31.7%,相当于每10辆车就有3辆比亚迪;2023年一季度,比亚迪累计销量超过33万,超越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,登顶中国汽车销量榜首。
如此大的体量和占有率,以及背后的想象空间,比亚迪不可能不想把车险业务掌握在自己手里。
二、比亚迪如何布局车险?
据了解,目前易安财险的经营范围并不包括车险,下一步一定会向银保监会申请车险方面经营资质,并围绕新能源汽车开展保险业务。
大方向并不难预测,关键在于比亚迪具体怎么做?
根据《财经》的报道,一方面,比亚迪将申请车险经营资质,推进新能源保险业务经营;另一方面,比亚迪将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,线下是现有的新能源汽车服务网络,线上则是原易安财险的自有网络销售渠道。
在这个过程中,比亚迪设立了三个时间阶段。
第一年,主要完成以下几件事情:获得车险经营资质;完成新能源车险相关产品开发和报备;建立销售、承保、理赔、财务、精算等系统;与头部险企建立合作关系。
第一到两年,在渠道上发力,包括线上线下渠道的融合,理赔和维修网络的对接,建立人伤理赔队伍等。
第三到五年,基于新能源汽车的大数据,优化精算定价模型,提高车险业务服务能力。
根据这个规划,可以看出比亚迪拿到保险牌照的价值。
与保险中介不同,作为一家财险公司,其拥有产品开发等权利,在定制化产品方面拥有更大自主权。
另外,除了可以做大新能源车险业务,比亚迪的保险业务还可以涉及意外险、财产险等领域,也可搭配新能源汽车来销售,提升客户黏性。
可以看到,比亚迪在新能源车险领域可以实现从产品开发、定制、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全链条打通。
毫无疑问,作为一个新能源市场份额接近三分之一的车企,比亚迪入局并自营车险之后,传统车险格局一定会被打破,产业链上下游的利益链条也将被重塑。
比亚迪的这次行动,或许成为破冰之举。
三、新能源车企入局车险成为潮流?
事实上,在比亚迪之前,特斯拉、小鹏、理想、蔚来等新能源车企已经着手布局车险业务,宁德时代这样的电池制造商也参与了进来。
早在2016年,特斯拉就与利宝保险合作,在澳大利亚和香港启动了InsureMyTesla计划;2017年,该业务扩展至北美地区;2019年,特斯拉在加利福尼亚州推出了自己的汽车保险产品,当时宣布价格会比传统保险公司低30%。
不过,这段时期特斯拉只有保险经纪牌照,并没有保险业务牌照。
直到2021年度股东大会上,马斯克宣布拿到美国的保险牌照,其车险产品首先在美国德州上线,并在2022年全面推广,到2022年11月,特斯拉的自营车险服务已经覆盖了美国12个州。
据了解,特斯拉的车险产品是典型的UBI模式,基于驾驶大数据来定价,具体来说,就是根据车主的实时驾驶行为,以车主的驾驶记录(包括车辆的使用时间、里程、驾驶者习惯等信息)为基准进行定价,针对特斯拉车主群体可以做到“千人千价”。
在中国市场,2021年8月,特斯拉就在上海注册成立特斯拉保险经纪有限公司,取得保险经纪牌照。
诸如小鹏、理想、蔚来等造车新势力,也有相关动作。
小鹏在2018年成立广州小鹏汽车保险代理公司,理想在2022年6月通过收购获得保险经纪牌照,蔚来在2022年1月成立保险经纪公司,并在10月收购汇鼎保险经纪有限责任公司。
另外,宁德时代在2021年与中国人保财险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,合作重点聚焦在新能源汽车后市场领域。
在燃油车时代,上游车企和零部件供应商并没有这么热衷车险业务,最多就是进入保险代理领域;但是新能源时代,上游车企对车险业务的布局越来越深。
核心原因可能在于两方面。
一是新能源汽车更加智能化和联网化,大数据更容易获取;二是特斯拉的直销模式,让主机厂有机会直接搜集并处理驾驶大数据。这些道理,同样适用于国内的造车新势力。
未来,或许有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企入局车险业务,甚至自营车险,这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潮流和趋势。
四、上游车企围猎人太平?
过去几年,保险公司的车险业务并不顺利。
在经历车险综改和二次综改之后,车险业务逐渐走向低费用率、高赔付率的时代,保险公司的综合成本率一直居高不下,忽略疫情封控的特殊影响,车险业务基本上处于亏损状态。
宏观上,保险公司的车险产品仍然缺乏差异性,导致定价体系粗放,行业价格战丛生。
而保险公司和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愈发紧张,原有的利益链条受到冲击。
具体到新能源车险上,目前面临着出险率高、维修成本高、赔付率高、数据不足等问题,而且大部分保险公司的新能源车险业务出现承保亏损。
几年前,还出现了某三大保险公司拒绝为特斯拉上险的传闻,核心原因之一就在于出险率过高,风险系数太大。
虽然2021年底新能源车险专属条款上线,针对三电等特殊部件制定了相关规则,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投保难、保费高、赔付高等问题。
新能源汽车的电子属性决定了,相比于传统保险公司,上游车企掌握着大量的驾驶数据,而非简单的出险数据。那么,基于大数据,上游车企有机会制定出更加合理,甚至个性化的车险产品,也就是所谓的UBI车险。
一般来说,在UBI车险之下,驾车相对平稳的车主,可节省20%-40%的保费,而驾驶习惯最好的车主能节省30%-60%。
以特斯拉为例,其在美国的自营车险价格比其他保险公司低20%-30%。
在中国市场,比亚迪率先拿到车险牌照,研发和推出自营车险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,不出意外,后续会有更多车企跟进。
如今,车险综改后,马太效应愈发明显,人太平等头部险企的市占率水涨船高,但也引发了不少行业冲突。
趁着新能源的热潮,上游车企有可能掀起一场针对传统保险公司的革命,从而改变车险市场的格局。
参考文章:
比亚迪重整易安财险计划落定,三步走发力新能源车险 | 丁艳,财经五月花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