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关注 >  > 正文
现在守孝一般要多久有什么禁忌(守孝期间注意什么事项)
来源:互联网  时间:2023-07-11 04:14:02
字号:

最近和一个朋友讨论到结婚的事情,她说男朋友的家人催他们结婚,说今年不结婚,明年是男方的本命年,按照那边习俗本命年不让结婚。但男方奶奶已经八十多岁了,这段时间身体不太好,都担心奶奶去世了,要守丧三年,就是三年里不能结婚。


【资料图】

最近和一个朋友讨论到结婚的事情,她说男朋友的家人催他们结婚,说今年不结婚,明年是男方的本命年,按照那边习俗本命年不让结婚。

但男方奶奶已经八十多岁了,这段时间身体不太好,都担心奶奶去世了,要守丧三年,就是三年里不能结婚。

而女方已经26岁,今年不结婚,明年也不能结婚,万一男方奶奶去世再等三年,怕是结婚都已经30岁了。

男方担心女方因为三年里不能结婚而与其分手,故而一再催婚。

但这个朋友和男朋友今年没有结婚打算,就拒绝了这件事。

不过他们心里也担心,万一他奶奶真的明后年去世了,他们真的要守孝三年,女方可能也会多想,怕是难走进婚姻。

既然说到这,今天就来和大家探讨一下,农村的守孝服丧习俗,以及守丧期间不能做的一些事情,感兴趣地接着往下看吧。

你农村守孝习俗,哪些人需要守三年?

有的地方是按亲疏来决定,比如父亲去世,儿子就要为父亲服丧/守孝三年。

有的地方则是爷爷奶奶去世,也要守孝三年。

还有的是以五服来判定,五服以内的关系,都要守孝三年。

不过各个地方习俗有一些差别,比如大多都是儿子以及未出嫁的女儿为父母守孝三年,亦或是孙子未出嫁的孙女为祖父母守孝三年。

但一些地方不包括祖父母,只针对儿子和未出嫁女儿,才需要为其父母守孝三年。

但如果是母亲比父亲先去世,则只需守孝一年,这是五服里最高等级斩衰的规定。

而孙子和未出嫁孙女属于第二等齐衰之列,只需为祖父守孝一年。

所以按照这个习俗,我朋友那种情况,如果她男朋友奶奶真去世了,其实只需要守孝一年,也就是第二年他们就可以顺利结婚了。

那么守孝期间,除了不能正常嫁娶外,还有哪些事是必须做或不能做的呢?

守孝期的4个习俗:

一、要穿白鞋

农村把丧事也叫白事,逝者家属也要穿白孝衣,以此表达对亲人去世的惋惜与尊重。

而守丧也就是守孝期间,必须要穿白鞋,这也是一种穿孝的形式。

人们会用白孝布把平时穿的鞋子鞔起来,封一圈,称为孝鞋,有的地方也叫“热孝鞋”。

葬礼完成后,把糊好的孝鞋丢在坟墓上,换上毛口的孝鞋穿回家,传到一年再到坟墓面前,带着光边孝鞋上坟,回来时把毛边鞋放坟墓上,穿光边鞋两年。

一共是三年,这个习俗和农村的一些观念有关。

人们觉得每逢七的日子,比如三七、五七等。

下面要对逝者曾犯的错进行提审,烧纸时,逝者家属穿热销鞋的越多,下面越会对其高看,五七受审完会让其最后回一次家,给家人托梦。

打这之后,逝者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已经走了,才彻底上路,子女们脱掉热孝鞋换纯白幼孝鞋,用白色鞋送老人离开。

为其黄泉路照亮,为其赎清曾犯的错,是一种送其离开的仪式,一路走好、保重的意思。

当然,热孝鞋不是说平时下地干活都要穿,而是说每次上坟或祭祀逝者时,都尽可能穿热孝鞋,以表现对逝者的尊重与不舍,以及思念。

二、忌走亲访友

这点可以根据具体守孝时间,比如守孝一年,那这一年内,需要尽可能避免走亲访友,如果守孝三年,那这三年里就不能去比别人家串门。

这个习俗在不少农村还在实行,比如我老家。

只要那家人有老人去世,三年里基本上看不到那家人的身影,不仅不能走亲访友,村里大小事宜也基本上不能参加,只能随份子钱。

这么做的原因,一方面是表达对亲人去世的悲伤与怀念,而不是亲人去世了还整天吃喝玩乐。

还有就是,尽可能不要把亲人离世的情绪和气氛带给其他人,因为知道这家人离世,人们会不好意思开心,所以不能去扰了人家的气氛。

三、百日不理发

这个是针对男性的,就是亲人离世一百天以内,男人最好是不要理发。

农村常说“正月不剃头,剃头死舅”,其实说的是思旧,农村不理解这个词,就用了通俗易懂的谐音。

而家里有人去世后百日不理发,也是一种思旧,是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与思念。

男人的头发长得快,一百天不理发可能就长得很长,整个人看起来也很颓废。

农村会觉得亲人离世后,家属越是颓废沧桑,越是说明这家人重情义,越是孝顺。

四、互不拜年

守孝期间,一年或三年,过年时不仅不能贴红色对联,还要贴上黄色或白色的挽联。

而且过年期间也不能相互拜年窜门,和上面说到的不走亲访友一样,不管啥事都不能相互走动,尽可能电话联系解决就好。

守丧和守孝的习俗现在逐渐淡化了一些,人们觉得守丧期间的这些习俗太繁琐,很难做到。

不过这也算是一种传统文化,也是一种孝道的传承。

不需要道德绑架说别人不守孝就怎么怎么地,因为孝道是个人行为,有人觉得守孝三年是孝顺,但有人觉得,一直想念去世亲人,也是一种孝义。

标签: